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大众锐评|把生态环境投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投入

   日期:2020-11-16     浏览:251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离不开资金投入。这几年,人们普遍感到蓝天白云多了,生态环境好了,这与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投入有着直接关系。无论生态恢复、污染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还是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污染企业、推进绿色发展,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真金白银”投入。所谓重视环境保护,是否舍得投入是个“标尺”。若把生态环境投入当成赔钱“买卖”,以为把钱投在环保上看不到GDP、税收“数字”,还可能拖累企业发展,就不舍得在环境保护上大投入;若嘴上说生态保护“头头是道”,投入却很小气,“口是心非”抓不好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投入,科学把握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关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一项造福当时、泽被后世的战略性投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前,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因此,不管什么情况,不管有多么艰难,都要在生态环境上舍得投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投入。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加大生态环境投入,既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也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大量事实还表明,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加大生态环境投入,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花大本钱,促进产业模式实现高循环、资源利用实现高产出、污染治理实现高效率、生态产品实现高供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大生态环境投入就是发展生产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群众生活品质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现实告诉我们,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试想一下,如果连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放心的食品都无法享受到,经济再发达、收入再提高又有什么意义?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环境影响占17%、生物学因素占15%,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而医疗服务仅占8%,环境影响远超过了医疗服务。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对生态环境大投入,就是对人民健康的大保护,该花的钱一定要花,投入再大也不过分。

生态环境问题,不单纯是环保问题、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把生态环境投入作为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舍得花大钱,舍得下硬功夫,扎实持久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才能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群众源自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报道)


来源:大众日报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