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首页 > 动态信息 > 环境要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地 我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已达87个

   日期:2020-12-02     浏览:249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郄建荣

今天随着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等35个地方获得由生态环境部颁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后,我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已达87个。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活动”。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87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多层次推进、东中西部有序布局的建设体系。这些创新基地无论是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惠远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技术导则或将于近期发布。他表示,随着导则的发布,“两山”基地建设将引入量化评价机制,“两山”基地建设将更加高效,更加稳健。

“两山”基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双赢

今天被生态环境部授牌“两山”基地的密云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生态涵养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密云区的水源保护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均居北京市首位,也是北京市森林面积最广、湿地资源最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密云绿水青山优势厚积薄发,生态环境保护年均投入近30亿元,占GDP比例近9%,密云水库及主要入境、入库河流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空气环境质量2019年排名北京市第一。特别是围绕“两山”基地建设,密云积极探索创新“两山”体制机制,全面深化生态惠民的行动实践,在不断探索“两山”转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

据介绍,密云区在跨界水体联防联控联治、大型水源地综合保护治理及生态补偿方面已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蜂盛蜜匀”品牌效应凸显已成为“两山”转化的密云样板。以古北水镇为龙头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两山”转化。以极星农业为代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带动“两山”转化。以中关村密云园为主阵地的科创产业发展创新“两山”转化……

事实上,生态环境部授牌的87个“两山”基地个个都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双赢的典范。

江西省靖安县是首批获得“两山”基地的地方之一。2019年10月,《法治日报》记者曾到靖安县采访。在靖安采访期间,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山”基地创建前后特别是被授牌“两山”基地后,靖安县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双赢格局全面形成。

这位负责人说,靖安县通过强力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优势更加巩固,近年来,靖安县森林覆盖率由79%提高到84%;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出县交界断面水质达到二类标准;PM2.5年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时,2018年,全县有机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9.5%,绿色低碳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75.4%,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53.6亿元、同比增长21.3%。

2018年12月,获得“两山”基地称号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通过“四素同构”(即同步构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不仅成功将1300多年的农耕文明延续至今,而且在开展“两山”基地建设后,这个古代农耕文明再次被激活。在红河哈尼梯田,红河州有关负责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通过“两山”基地建设,遍布哈尼梯田的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稻田经济,比如在稻田里养鱼等,当地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好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一天天地鼓起来。

“两山”基地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

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意见》发布实施后,按照《意见》要求,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全力推进“两山”基地建设。

这位负责人指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模式为重点,着力推动各地将“两山”的理念转换为实践行动,加快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各地在夯实绿水青山本底、壮大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机制、培育生态文化和推动生态惠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据介绍,在实践中,各地注重挖掘自身优势,加强探索创新,初步形成“生态补偿”“品牌引领”“复合业态”“市场驱动”“绿色金融”等转化路径模式。

据《法治日报》记者了解,从2018年至今,生态环境部分四批对87个地方授予“两山”基地称号。如今,“两山”基地已经遍布全国。

这位负责人说,87个“两山”基地在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方面成效显著,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两山”基地建设显著提升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参与度,人民群众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也大幅提升。

同时,“两山”基地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特别是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方面处于所在省区前列。据介绍,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都达到优良以上,全面完成了“水气土十条”所规定的各项任务。这位负责人表示,获得“两山”基地称号地区群众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均达到80%以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两山”基地建设管理规程或将发布

为了使“两山”基地建设更加规范,生态环境部把规范化制度化作为示范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完善示范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严格准入和监督管理。2018年全面开展“两山”基地创建后,生态环境部制定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以提升“两山”基地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

张惠远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两山”基地建设在修订了建设指标和管理规程,全面优化量化考核及评估机制后,在科学评估建设成效、引导建设方向、深化建设内容、规范建设管理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将更为高效,更加稳健。

针对管理规程,张惠远说,在管理上,明确了将生态环境良好、“两山”转化实效显著、探索建立了相应长效机制等作为入选“两山”基地的基本准入条件,同时,还明确了以乡镇村为基本单元并在全域推广的基地建设范围,并以由20项具体指标构成的“两山指数”为技术手段对“两山”基地在维护绿水青山、推进“两山”转化和建立长效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建设成效进行量化评估。

张惠远表示,其中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包括地表水优于三类比例应稳定在90%以上;空气环境优良率应稳定在90%以上;林草覆盖率稳定提高等10项。他说,“两山”转化成效指标包括绿色有机农产品占比稳定提高;生态旅游收入占比稳定提高等7项,此外,还有保障制度建设、市场机制建设等3项长效机制建设指标。

据《法治日报》记者了解,“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或将于近期发布。

张惠远指出,管理规程实施后,可以在量化评价基地建设成效,引导基地在维护绿水青山、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提高民生福祉等三个维度上更好地实现有效协同发展。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2020-12-01